用户专区

版权信息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医学会
  • 主  编:李兰娟
  • 地  址: 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10楼
  • 邮政编码:310003
  • 电  话:(0571)87567843
  • 电子邮件:zjyx@vip.126.com
  • 国际标准刊号:1006-2785
  • 国内统一刊号:33-1109/R
  • 邮发代号:32-9
  • 单  价:每期12.00元
  • 定  价: 全年288.00元

下载专区

友情链接

期刊搜索

当前目录

  • 浙江医学
  • 2025年 第47卷 第4期
  • 出刊日期:2025--
《浙江医学》的 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 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2025年第47卷第4期

(下载当期目录)

    • 阿尔茨海默病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王涛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龄化社会严重的疾病负担 ,早期诊断和干预是应对 AD 的重要措施 。 目前已有的诊断 生物标志物和诊断技术大多昂贵、有创和可及性差 ,限制了对 AD 的早期诊断 。 近年来新型便捷的 AD 诊断生物标志物是研究 重点 ,依托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 ,使从如外周血等可及性更好的生物样本中寻找早期 AD 诊断生物标志物成为研究焦点 。 本文 对近年来 AD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作一述评。
      2025  Vol.  47(4):    337-341    [摘要](24)    [PDF](13)
    • Kisspeptin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石明晴 王津 徐小雨 蓝关翠
      目的 分析 Kiss-1基因表达物 Kisspeptin(Kp)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分泌、增殖、凋亡和 自噬的影响,探讨 Kp 对 PCOS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和自噬的调控机制 。 方法 采用来曲唑灌胃构建 PCOS 大鼠模型,分离并 培养 PCOS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并将细胞分为 Kp 高、中、低剂量组和模型组,将正常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设为正常对照组,共 5 组。 向 Kp 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加入浓度 1 000、100、10 nmol/L 的 Kp-10 培养液 。经过 24、48、72 h 的细胞培养后,采用细胞计数试 剂盒 8 法观察细胞增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分泌功能,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培养 72 h 后凋亡因子[肿瘤蛋白 53(p53)、细胞色素 C(CytC)]、自噬因子[p62 蛋白(p62)、Beclin1 蛋白(Beclin1)] mRNA 的表达水平 。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 较,模型组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发生变化,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降低,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水平升高, 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分泌孕酮(P)、E2 水平下降,p53、CytC、Beclin1 mRNA 表达水平升高,p62 mRNA 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 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模型组比较,卵巢颗粒细胞培养 48 h 后 Kp 高、中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上升,培养 72 h 后 Kp 高、 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上升,Kp 高、中、低剂量组分泌 P 水平升高,p53、CytC、Beclin1 mRNA 表达水平降低,p62 mRNA 表达 水平升高,Kp 高剂量组分泌 E2 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 Kp 低剂量组比较,培养 48、72 h 后 Kp 高、中剂量 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Kp 高、中剂量组分泌 P、E2 水平升高,p53、CytC mRNA 表达水平降低,p62 mRNA 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 Kp 中剂量组比较,培养 48、72 h 后 Kp 高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升高,Kp 高剂量组分泌 P 水平升高, Beclin1 mRNA 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Kp 可促进 PCOS 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增殖及分泌,并且 可降低 PCOS 大鼠颗粒细胞中凋亡和自噬因子的表达。
      2025  Vol.  47(4):    342-347,355    [摘要](21)    [PDF](12)
    • 基于CT图像的自动编码器人工智能方法预测食管癌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
      程蕾 沈海霞 蒋友华 陈奇勋 闫萌 陶开义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 CT 图像的自动编码器人工智能方法以预测食管癌术前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 。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行手术治疗的 240 例食管鳞状细胞癌 患者 。提取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并根据肿瘤病理消退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35 例)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205 例)。 基于 CT 图像的自动编码器人工智能方法,利用变分自动编码器提取任务相关“深度学习特征 ”,将患者按 4 ∶1 的比例随机分 为训练集 192 例和验证集 48 例,建立病理完全缓解分类模型,并采用 5 折交叉验证分组,最终采用多个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 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AUC、准确率 。 结果 训练集的精确率为 0.665,召回率为 0.888,F1分数为 0.760,AUC 为 0.946,准确 率为 0.901;验证集的精确率为 0.651,召回率为 0.836,F1分数为 0.726,AUC 为 0.935,准确率为 0.896。 结论 基于 CT 图像的自 动编码器人工智能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食管癌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疗效,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
      2025  Vol.  47(4):    348-355    [摘要](17)    [PDF](9)
    • 基于 MRI 影像组学对前列腺癌根治术后 Gleason 评分升级的预测研究
      李志平 崔凤 张永胜 徐辉景 杨丽勤 杜亮 李焕国 石徐 张育 诸靖宇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前列腺癌(PCa)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GS)升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Ca患者175例。其中,2022年6月1日之前的120例PCa患者作为训练队列,6月1日之后的55例PCa患者作为验证队列。使用PyRadiomics软件从表观扩散系数图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关键特征,构建优化后的特征集。通过十倍交叉验证法确定最佳特征组合,并计算各特征的权重。结合临床指标、影像学特征建立预测GS升级的联合模型,通过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F1分数、ROC曲线、决策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其效能。结果训练队列120例中GS未升级77例,GS升级43例;验证队列55例中GS未升级28例,GS升级27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初始GS和年龄是预测GS升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影像组学、初始GS和年龄3个指标构建预测GS升级的联合模型。在训练队列中,该联合模型的AUC为0.902,高于单独临床和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在验证队列中,该联合模型的AUC为0.804,高于单独临床和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决策曲线显示该联合模型在预测概率方面较好,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概率和实际概率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对PCa患者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GS升级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与临床指标联合使用可提高其预测效能。
      2025  Vol.  47(4):    356-361,391    [摘要](23)    [PDF](11)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ST11型CR-KP 对替加环素敏感性与其毒力基因相关性的分析
      陈鑫伟 屠艳烨 高晖 邬兴炳 赵荣青 闫继亮 吴镝宇
      目的分析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序列分型11(ST11)型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及其毒力基因,为ST11型CR-KP的医院感染防控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至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重症监护室VAP患者痰液来源肺炎克雷伯菌150株,筛选出ST11型CR-KP65株,检出率43.33%。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利用VITEK-2Compact检测常用临床药物敏感性;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进行菌株的同源性分析。结果65株ST11型CR-KP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13.85%(9/65),其中替加环素中介组和耐药组rmpA-2和peg-344携带率高于替加环素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加环素中介组和耐药组bla携带率高于替加环素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5株ST11型CR-KP被分为4个簇;且发现3株携带pLVPK样(pLVPK-like)毒力质粒的CR-KP,携带率为4.62%(3/65);还分离出1株bla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天然耐药。结论本院已出现对替加环素耐药的高毒力ST11型CR-KP,应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减少耐药现象发生的同时更需加强防控医院感染,减少pLVPK-like毒力质粒的传播。
      2025  Vol.  47(4):    362-368    [摘要](17)    [PDF](11)
    • 湖州地区1756例高龄孕妇产前诊断结果分析
      张鑫丽 阳鑫妙 姚娟 范丽红 章静慧 沈国松
      目的回顾分析湖州地区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为高龄孕妇产前检测的方法选择和遗传咨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有创产前诊断同时行羊水染色体核型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的1756例高龄孕妇的产前诊断结果、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产前诊断指征(如单纯高龄、合并超声异常、合并不明原因不良孕产史及无创产前检测高风险)和预产年龄,对产前诊断结果进行分类与比较分析。结果产前诊断结果提示108例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6.15%),其中21-三体51例,18-三体12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20例,其他染色体非整倍体1例,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中致病性CNVs24例。按产前诊断指征分类,仅单纯因高龄进行诊断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为1.98%(28/1416);合并超声异常的检出率为20.26%(28/153);合并不良孕产史的检出率为1.22%(1/82);无创高风险的检出率为45.71%(48/105)。按孕妇预产年龄分类,35~36岁的异常检出率为7.36%(36/489),37~38岁异常检出率为5.79%(27/466),39~40岁异常检出率为4.29%(15/350),41~42岁异常检出率为5.80%(17/293);超过43岁异常检出率8.23%(13/158),均为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从单纯高龄孕妇来看,CNVs检出率与年龄无明显相关;当预产年龄在41岁以上时,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出率显著增高。随访结果显示,未检出染色体异常的胎儿异常妊娠结局为2.55%;染色体异常胎儿引产97例,引产率为89.81%。结论湖州地区的高龄孕妇随年龄增大,特别是41岁以上,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检出率显著增加;CNVs异常未见与年龄的相关性,但对合并超声异常者要特别注意胎儿携带CNVs的情况。
      2025  Vol.  47(4):    369-374    [摘要](24)    [PDF]()
    • 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Lutheran、Duffy、Kidd、Diego、Dombrock5个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及多态性分析
      钱江 何帆 楼倩 王艳红 吴昕
      目的对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Lutheran、Duffy、Kidd、Diego、Dombrock5个稀有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主要抗原的基因分布频率。方法回顾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金华市中心血站2023年2至10月无偿献血者91例汉族患者血液标本的5个稀有血型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和多态性分析,比较金华市和其他地区5个稀有血型系统的基因频率和分布的差异。结果91例无偿献血者Lutheran、Duffy、Kidd、Diego、Dombrock5个型系统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Aua=0.918、Aub=0.082;Fya=0.967、Fyb=0.033;Jka=0.407、Jkb=0.593;Dia=0.017、Dib=0.984;Doa=0.066、Dob=0.934。5个血型系统对偶抗原的不配合率分别为13.98%、6.18%、36.61%、3.19%、11.55%且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均P>0.05)。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Aua、Au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海南黎族自治县黎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Fya、Fy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回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运城市汉族、西安省汉族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Jka、Jk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西藏自治区藏族、四川省彝族、哈尔滨市满族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Dia、Dib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岳阳市汉族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Doa、Dob基因频率分布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西藏自治区藏族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金华市汉族献血人群稀有血型系统基因频率分布呈现遗传多态性,等位基因对偶抗原不配合率较高,与我国其他不同民族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独特的区域分布特征,对本地区稀有血型库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2025  Vol.  47(4):    375-381    [摘要](19)    [PDF](9)
    • 基于人工智能的围生期孕妇宫颈分泌物B族链球菌阳性影响因素筛选及预测模型构建
      袁志平 傅鹰 董佳琳 来汉江 朱水龙 戴军
      目的探讨围生期孕妇宫颈分泌物B族链球菌(GBS)阳性的影响因素,构建GBS阳性的预测模型,为改善妊娠结局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至7月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二和三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及病房的1538例围生期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宫颈分泌物GBS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收集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再采用7种人工智能算法[逻辑回归、高斯朴素贝叶斯(GNB)、多层感知机、支持向量机、随机森林、梯度增强算法和决策树]来构建GBS阳性的预测模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按照8∶2的比例随机分组。通过计算ROC曲线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来测试模型的效能,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1538例孕妇中GBS阳性98例,阳性率为6.37%。单因素分析显示,孕妇年龄、孕次、孕前检查、流产史、妊娠期阴道炎及妊娠期糖尿病等临床指标均与GBS阳性有关(均P<0.05)。在GNB算法下,6项临床指标组合的GBS阳性预测模型具有最优的诊断效能(AUC=0.800,灵敏度为0.675,特异度为0.81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BS对青霉素、头孢噻肟、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等的体外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孕妇年龄、孕次、孕前检查、流产史、妊娠期阴道炎及妊娠期糖尿病与GBS阳性有关,基于GNB算法构建的联合预测模型是预测围生期孕妇GBS阳性的良好模型。
      2025  Vol.  47(4):    382-386,402    [摘要](20)    [PDF](13)
    • 基于MALDI-TOFMS结合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分类检测模型
      许晓波 高芸涛
      目的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鉴定数据,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快速分类检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浙江省荣军医院检测到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240株,同时收集了经MALDI-TOFMS鉴定且成功率90%以上的质谱峰图。根据药敏检测结果分为CR-KP 80株、碳青霉烯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S-KP)160株。用K-means对质谱数据进行聚类并确定“质心”分类峰作为特征,构建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数据的70%作为训练集,30%作为测试集。分别用测试集分数、十倍交叉验证和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检测效能。结果构建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数为0.94,十倍交叉验证分数为0.84,AUC为0.986(95%CI:0.950~1.000),特异度为0.980(95%CI:0.938~1.000),灵敏度为0.905(95%CI:0.814~0.995)。CR-KP和CS-KP质谱峰图的最大差异特征峰为4519m/z。结论基于MALDI-TOFMS构建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对识别CR-KP有较高的效能,可以为临床早期干预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2025  Vol.  47(4):    387-391    [摘要](20)    [PDF](11)
    • 基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预测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经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减重效果
      韩晓萌 张磊 李永刚 吕昭迪 崔俊莹 姜媛媛
      目的建立基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构建的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预测经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后早期减重效果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胃肠代谢科行LSG的86例肥胖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将LSG后多余体重减少百分比≥50%定义为早期体重达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基本资料、临床指标、术前血液学指标与LSG后早期体重达标的关系,并将独立影响因素纳入临床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法以及Bootstrap反复自抽样法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行LSG后,早期减重达标65例,未早期减重达标21例。与未早期减重达标组比较,早期减重达标组患者术前体重指数(BMI)更小,空腹胰岛素(FINS)、腹围、臀围、SII水平更低(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BM(IOR=0.89,95%CI:0.81~0.98,P=0.021)、FINS(OR=0.93,95%CI:0.87~0.99,P=0.039)、γ-谷氨酰转移酶(OR=0.97,95%CI:0.95~0.99,P=0.032)和SII(OR=0.99,95%CI:0.99~0.99,P=0.003)是早期减重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临床预测模型。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结论基于SII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肥胖合并NAFLD患者LSG后早期体重是否达标。
      2025  Vol.  47(4):    392-396    [摘要](21)    [PDF](11)
    •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联合血清TPOAb、TgAb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
      李颖 黄岩花 吴爱芬 张敏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US-FNAC)联合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1至12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208例,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43例)与恶性组(65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US-FNAC与病理结果有较强一致性(Kappa=0.707,P<0.05)。恶性组患者血清TPOAb、TgAb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均P<0.05)。US-FNAC(恶性)、TPOAb、TgAb均为甲状腺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518、1.187、1.111,均P<0.05)。得到预测模型方程指标=3.541×US-FNAC+0.171×TPOAb+0.105×TgAb-6.768,ROC曲线分析得出预测模型的AUC为0.932,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97、0.916。结论US-FNAC与病理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的一致性较高,TPOAb、TgAb为甲状腺结节恶性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恶性的效能较好。
      2025  Vol.  47(4):    397-402    [摘要](21)    [PDF](11)
    • 5因素改良衰弱指数预测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价值
      袁婷婷 阿迪莱·库热西 米吉提·麦麦提 李丹 扎恩哈尔·塔阿提 闫睿
      目的探讨5因素改良衰弱指数(mFI-5)预测食管癌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价值,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管理提供 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346例。收集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病史、mFI-5评分等,应用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术后并发症的程度进行分级,Ⅲ~Ⅴ级为严重并发症。根据mFI-5评分分为衰弱组(mFI-5评分≥2分)与非衰弱组(mFI-5评分<2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mFI-5对食管癌根治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预测效能。结果衰弱组42例(12.1%),非衰弱组304例(87.9%)。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衰弱组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9例(69.0%),非衰弱组发生111例(36.5%);衰弱组术后住院时间延长22例(52.4%),非衰弱组延长67例(22.0%)。衰弱组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延长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衰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FI-5评分(OR=3.381,95%CI:1.666~6.862,P=0.001)和年龄(OR=1.033,95%CI:1.006~1.061,P=0.017)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mFI-5评分(OR=2.788,95%CI:1.376~5.646,P=0.004)、ASA分级(OR=2.040,95%CI:1.144~3.637,P=0.016)和术前输血(OR=5.393,95%CI:1.155~25.186,P=0.032)是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mFI-5评分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AUC=0.684 (95%CI:0.627~0.742,P<0.001),灵敏度为0.729,特异度为0.607。结论mFI-5评分可有效预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mFI-5评分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严重并发症相关。
      2025  Vol.  47(4):    403-409    [摘要](14)    [PDF](8)
    • 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与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用于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出较大标本的效果比较
      梁文祥 袁汉坤 游声林 周嘉杰 罗宗将 陆礼柏 黄莹 汪建初
      目的比较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与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在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出较大肝脏标本的效果,并探讨两种切口在术后止痛药的使用、切口并发症及愈合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行腹腔镜肝切除中标本通过耻骨联合上横切口与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的患者90例,其中采用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组54例,采用经耻骨上联合横切口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切口并发症(切口感染和切口疝)、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组止痛剂曲马多使用剂量2.50(2.00,4.00)支,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组为2.00(1.00,3.75)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组中出现切口感染2例,未出现切口疝;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与切口疝,出现皮下血肿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组在术口愈合中出现乙级愈合3例,丙级愈合1例,其余均为甲级愈合,经耻骨联合上切口组均为甲级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经耻骨联合上横切口在术后止痛药物使用量和切口愈合效果方面优于经脐周Trocar扩大切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较大肝脏标本取出方式。
      2025  Vol.  47(4):    410-413,426    [摘要](18)    [PDF](10)
    • 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应用研究
      陈倩倩 潘志浩 顾俐妮
      目的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4年2至7月在宁波市医 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择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和瑞马唑仑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时,丙泊酚组给予丙泊酚2mg/kg,瑞马唑仑组给予瑞马唑仑0.3mg/kg。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3μg/kg和罗库溴铵0.6mg/kg。观察两组患者在入手术室后(T)、气管插管前(T)、气管插管1min后(T)、气管插管2min后(T)和气管插管3min后(T)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瑞马唑仑组T时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01),其余时点的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瑞马唑仑组注射痛、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马唑仑0.3mg/kg可安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诱导全麻,与丙泊酚全麻相比,能够减轻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时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提高麻醉诱导的安全性,并且无注射痛。
      2025  Vol.  47(4):    414-417    [摘要](19)    [PDF](9)
    • 盆底超声检查联合腔道超声造影在膀胱阴道瘘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楼叶琳 胡洋 周一波
      目的探讨盆底超声检查联合腔道超声造影对膀胱阴道瘘(VVF)的诊治价值及其特异性表现。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至2024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就诊的8例可疑VVF患者,经导尿管注入超声对比剂,使用腔内三维容积探头行经会阴二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膀胱与阴道之间有无瘘管交通,使用断层超声显像技术,观察瘘口大小、数目、位置以及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并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腔道超声造影模式下,注入超声对比剂5~15s,8例患者均可见膀胱后壁与阴道之间的异常通道,均诊断为VVF,且均为单发,位于膀胱颈口、膀胱三角区5例,瘘管直径(7.0±2.2)mm,VVF 与右侧输尿管开口距离(-10.6±-2.1)mm,VVF与左侧输尿管开口距离(-8.6±-2.2)mm,VVF与膀胱颈口距离(7.6±1.8)mm;膀胱三角区以上3例,瘘管直径(4.3±2.1)mm,VVF与右侧输尿管开口距离(21.7±5.1)mm,VVF与左侧输尿管开口的距离(17.7±1.5)mm。VVF超声表现均与术中所见相符。结论盆底超声检查联合腔道超声造影可对VVF进行准确诊断并定位,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2025  Vol.  47(4):    418-421,426    [摘要](21)    [PDF](10)
    • 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探讨
      徐海 朱婷婷 周红梅
      目的 探讨复合舒芬太尼时瑞马唑仑抑制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前瞻性选择 2023 年 7 至 12 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接受择期手术的患者 65 例 。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患者组 32 例(年龄 65 ~ 80 岁)和非老年患者组 33 例(年龄 18 ~ 64 岁)。 所有患者静脉注射根据改良序贯法预先设定剂量的瑞马唑仑,待脑电双频 指数≤60 或改良警觉镇静评分< 1 分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 0.3 μ g/kg 及顺式阿曲库铵 0.2 mg/kg,3 min 后行气管插管 。 当静脉注 射瑞马唑仑 3 min 后患者麻醉深度未达到设定值和(或)气管插管反应阳性时,后一例患者在麻醉诱导时使用的瑞马唑仑剂量增加 1 个剂量梯度;当气管插管反应阴性时,后一例患者麻醉诱导时使用的瑞马唑仑剂量降低 1 个剂量梯度,剂量梯度为 0.02 mg/kg。 当 出现气管插管反应改变时即表示为研究起始,当出现 9 个阴性-阳性反应交替时研究终止 。使用 Probit 回归分析计算两组患者瑞 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 ED50 和 95%有效剂量(ED95 )及其95%CI 。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研究且未出现严重不良事 件 。 老 年 患 者 组 瑞 马 唑 仑 抑 制 气 管 插 管 反 应 的 ED50 为 0.173(95%CI:0.156 ~ 0.186)mg/kg,ED95 为 0.209(95%CI:0.193 ~ 0.290)mg/kg;非老年患者组瑞马唑仑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 ED50 为 0.212(95%CI:0.198 ~ 0.231)mg/kg,ED95 为 0.252(95%CI: 0.233~0.353)mg/kg 。 结 论 复合舒芬太尼时 ,瑞马唑仑在老年患者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 ED50 为 0.173(95%CI:0.156 ~ 0.186)mg/kg,ED95 为 0.209(95%CI:0.193 ~ 0.290)mg/kg。
      2025  Vol.  47(4):    422-426    [摘要](20)    [PDF](10)
    • 儿童前列腺横纹肌肉瘤影像学误诊1例
      沈艳莹 丁玉爽 高德春 张洪锡
      本文报道1例2021年4月24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男性患儿胚胎性-腺泡状混合型前列腺横纹肌肉瘤。患儿因便秘就诊,超声检查示膀胱后下方囊性回声,CT检查示盆腔内囊性占位,边界清楚。MRI检查示盆腔内囊实性肿块。行盆腔囊肿外引流术,术后发现囊性肿块依然存在,随后行前列腺囊肿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胚胎性-腺泡状横纹肌肉瘤。化疗3次后行肿瘤完全切除术,病理检查符合横纹肌肉瘤化疗后改变。术后继续进行放化疗治疗,随访截止2024 年3月22日,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灶。
      2025  Vol.  47(4):    427-429    [摘要](20)    [PDF](11)
    • 可视封堵器导致气管破裂2例
      徐辉 张磊 张晓伟
      气管破裂在胸科手术中虽然发生率低,但是往往可以致命。可视支气管封堵器在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技术、解剖等原因引起的气管破裂较为少见。本文报道2018年12月6日和2024年2月5日2例在淄博市市立医院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可视支气管封堵器技术后发生支气管破裂,术中予以修补术后患者未诉明显不适。本文对胸外科手术中左、右支气管破裂的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和预后作一分析,以帮助麻醉医生提高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2025  Vol.  47(4):    430-431,436    [摘要](18)    [PDF](8)
    •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不确定性胆道狭窄诊治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陈佳琦 陆磊 章宵晨 张筱凤
      不确定性胆道狭窄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传统的细胞刷检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术等技术在诊断不确定性胆道狭窄时存在灵敏度和准确度不足的问题。然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作为一项新兴的内镜技术,具备高分辨率、实时成像和可同时进行细胞学检查的优势,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本文对CLE在不确定性胆道狭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存在的限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2025  Vol.  47(4):    432-436    [摘要](19)    [PDF](10)
    • 梗阻性黄疸的全麻药物选择
      李奕青 周雪飞 龙跃 曹云飞
      梗阻性黄疸通常需手术干预来解除胆总管的完全或部分阻塞,但其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可明显影响机体内环境和重要脏器功能,并改变麻醉药物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由此也给围术期的麻醉管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梗阻性黄疸麻醉药理学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梗阻性黄疸对临床常用的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阿片类镇痛药和肌肉松弛药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这些麻醉药物对梗阻性黄疸患者重要器官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旨在让麻醉医生意识到梗阻性黄疸的复杂病理生理学变化及合理选用全麻药物的重要性,并据此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严密监测和精确调控,确保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麻醉平稳,降低围术期风险。
      2025  Vol.  47(4):    437-442,448    [摘要](19)    [PDF](9)
    • 慢性疼痛与睡眠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李航 曾伟 李晓瑜 卢波 陈骏萍
      既往研究已揭示了慢性疼痛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双向关系,即睡眠障碍可能加重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则会导致睡眠障碍。然而近期研究显示,这种关系不仅限于因果性,睡眠障碍或许可以作为疼痛的预测因子。两者的相互作用受昼夜节律紊乱、消极情绪、循环交替异常、外周及中枢敏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也与共病情况相关。慢性疼痛与睡眠障碍共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因此,本文深入分析慢性疼痛与睡眠障碍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作一综述,为改善临床实践提供重要意义。
      2025  Vol.  47(4):    443-448    [摘要](14)    [PDF](10)

    信息公告

    更多>>

    在线期刊

    排行榜top20

    通知

    关闭
    任何以本刊名义要求汇款至个人账户的,均为诈骗,请广大作者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