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 @@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和较大的良性病变的新技术[1]。它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等同于外科手术等优点[2],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多处病变,切除深度包括黏膜全层、黏膜肌层及大部分黏膜下层,明显降低肿瘤的残留及复发率[3]。ESD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是一项高难度和高风险的介入治疗,由于其操作的空间狭小,消化道管壁薄、血管丰富,故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以出血和穿孔多见[4],因此临床护理配合及观察尤为重要。笔者总结了我院2010-08—2012-10进行ESD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并报道如下。 | 
			
	         
				| 关键词: | 
			 
                | DOI: | 
            
                | 分类号: | 
			 
             
                | 基金项目: | 
          |  | 
           
                |  | 
           
			
                |  | 
           
		   
             
                | Abstract: | 
			
                |  | 
	       
                |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