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507次   下载 2870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臂丛阻滞对膈神经传导的影响
胡焕盛1, 黄娟娟, 安小凤, 张群英, 王祥和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ISBPB)对膈神经传导(PNC)潜伏期及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肩关节手术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375%罗哌卡因20ml(A组)和0.5%罗哌卡因20ml(B组),每组30例。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ISBPB,对阻滞前、阻滞后15、30min的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依次进行测量并记录,当出现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测不出或为0即结束试验,否则测量至阻滞后30min结束。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采用Bromage改良评估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辅助用药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注药后15、30min各主要神经痛觉阻滞例数依次增加,注药后15minA组和B组比较,C8和T1前支支配区域痛觉阻滞例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注药后15、30min运动阻滞例数依次增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15minA组和B组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测不出或为0的概率分别为53.3%和86.6%,注药后30min的概率分别为76.6%和93.3%。结论使用0.375%或0.5%罗哌卡因行ISBPB后30min均可以达到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但0.375%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的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20.2017-1112
分类号:
基金项目:全军医药卫生科研基金(14MS006)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