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820次   下载 3084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与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鉴别
蒋弘阳1, 丁忠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摘要:
目的比较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与鞍旁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这2种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36例鞍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对象行MR增强检查,并根据Elster评分标准进行T2WI信号分级。比较两组患者T2WI信号、瘤体形态、MR动态增强等影像学特征。结果鞍旁脑膜瘤患者T2WI低信号3例,等-稍高信号31例,高信号2例;病灶呈圆球形26例,尖角形(不规则三角形)10例;MR动态增强表现为快速填充的强化35例,渐进性强化1例;观察到脑膜尾征32例,瘤周水肿6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T2WI低信号0例,等-稍高信号7例,高信号17例;病灶呈圆球形6例,哑铃状18例;MR动态增强表现为周围向中心填充的渐进性强化20例,快速填充的均匀强化4例;均未观察到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两组患者信号、瘤体形态、MR动态增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2WI明显高信号、渐进性动态增强、病灶呈哑铃状、无脑膜尾征及瘤周水肿对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关键词: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鞍旁脑膜瘤 MR动态增强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7.40.4.2017-2003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