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989次   下载 3145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超声引导小儿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金晓伟1, 蒋毅, 周奇韬, 蒋学斌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包皮环切术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体表解剖定位法阴茎背神经阻滞组(LM组),骶管阻滞组(CB组),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组(US组),每组40例。LM组按传统解剖定位法行阴茎背神经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0.2ml/kg;CB组给予骶管内注入0.25%罗哌卡因0.5ml/kg;US组给予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注入0.25%罗哌卡因0.2ml/kg。记录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例数、苏醒时间、手术时间;记录患儿术后躁动、恶心、呕吐、阴茎肿胀情况及术后下肢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采用FLACC评分法对患儿苏醒时、术后2、4h行疼痛评分;记录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情况。结果与LM组比较,CB组和US组患儿术中所需丙泊酚总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及阴茎肿胀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均较低,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率降低(均P<0.05),而CB组和US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S组术后未见恶心、呕吐及躁动发生;CB组术后发现7例下肢运动阻滞,明显高于LM组及US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会阴入路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应用安全有效,可减少静脉全麻药用量,提高术中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儿童 神经传导阻滞 包皮环切术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7.40.1.2017-835
分类号:
基金项目:温州市科技局公益性社会发展(医疗卫生)科技项目(Y20160385)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