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446次   下载 2864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双次呼吸暂停法对支气管封堵导管用于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
吴一霄1, 刘荣君, 徐芳, 杨婧, 陈骏萍
宁波市第二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观察双次呼吸暂停法对支气管封堵导管(BB)用于单肺通气(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大泡修补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暂停组(D组)、双次呼吸暂停组(B组)和持续负压吸引组(S组),每组20例。D组于OLV前,BB导管气囊抽气并暂停呼吸60s;B组于OLV前和胸膜打开即刻,行两次呼吸暂停,方法同D组。S组以-30cmH2O压力行持续负压吸引。记录OLV开始后3、6和9min时的肺萎陷质量评分;开始OLV至胸膜打开所消耗的时间;开始OLV至完全肺萎陷所消耗的时间。记录术中发生低氧血症及BB导管移位的例数。结果OLV开始3min时,B组肺萎陷评分高于D组(P<0.05),S组低于D组和B组(P<0.05或0.01);6、9min时,B组和S组均高于D组(P<0.05或0.01),S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从开始OLV到胸膜打开所消耗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开始OLV到完全肺萎陷所消耗的时间,B组和S组均少于D组(P<0.05或0.01);B组和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低氧血症、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及导管移位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BB导管应用于OLV时,双次呼吸暂停法与持续负压吸引法在改善肺萎陷质量和加速肺萎陷方面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单次呼吸暂停法。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8.40.23.2018-71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一般项目(2017KY591、2017KY137、2018KY157);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2016A610144)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