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545次   下载 3182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浙江东南沿海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效果分析
林春萍1, 孔超贺, 贺嫦悠, 周静晓, 林海江, 沈伟伟, 李江麟
台州市黄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
摘要:
目的评价2016年黄岩区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效果,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生原因。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开展回顾性病例搜索,检测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非结构蛋白的糖蛋白(NS1)抗原及登革病毒核酸,应用布雷图指数(BI)法监测蚊媒幼虫密度。结果自9月1日指示病例发病至11月11日末例病例发病,黄岩区累计发现登革热病例88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临床表现以发热(93.18%)、乏力(60.23%)、皮疹(46.59%)、头痛(31.82%)、肌肉关节痛(31.82%)为主。本起登革热疫情有2个流行高峰期,即10月上旬和10月中下旬。病例分布于6个乡镇16个村居,其中男41例,女47例,男女比1:1.14;各年龄段均有发病,以30~<70岁年龄组为主。呈家庭(单位)聚集性。11例病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基因分型为登革病毒1型。自发现疫情到结束应急响应,黄岩区各乡镇的村居环境均得到明显改善,重点街道的BI降至5以下。结论这是一起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疫情,传染源是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患者,防控重点是蚊媒孳生环境的清理和成蚊的快速杀灭。
关键词:  登革热 暴发 登革病毒 疫情处置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7.40.9.2018-869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