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505次   下载 2662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单中心早产儿PICC相关胸腔积液6年回顾性分析
钟文华1, 杨戎威, 江余明, 曹芳, 黄华飞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摘要: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本院6年成功行PICC的早产儿642例,其中发生PICC相关胸腔积液8例。收集8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PICC过程、相关胸腔积液临床表现、诊治与转归。结果PICC时间为出生后(4.6±1.3)d;经右上肢置管7例,经左上肢置管1例;发生胸腔积液距离置管的时间为(8.7±6.1)d。发生胸腔积液时,8例导管末端均发生移位,其中3例移位至右侧锁骨下,5例均在T2水平以上。PICC相关胸腔积液主要表现为SpO2不稳定、气促、皮肤花纹、反应差、胃潴留液增多等,且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7例患儿行胸膜腔穿刺,其中1例因合并损伤而积液外观呈红色,6例均为黄色或乳白色浑浊液;李凡他实验均为阳性;WBC(271.71±271.65)×106/L;淋巴细胞比例为(63.86±23.00)%,葡萄糖定量为(14.96±5.34)mmol/L;蛋白定量为(25.30±14.83)g/L。8例患儿均予机械通气。经胸部X线摄片明确诊断后,1例采取保守治疗,胸腔积液5d内吸收;7例行胸膜腔穿刺患儿引流出胸腔积液15~65ml,且积液在穿刺后48h内吸收。5例拔除导管,3例将导管退至外周静脉,直至全胃肠道喂养后拔除导管。所有患儿治愈出院。结论PICC后发生导管末端移位并在多种因素下使血管侵蚀,可能是引起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主要原因。应尽早进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以明确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诊断,并及时给予胸膜腔穿刺引流、呼吸支持治疗。若无感染相关证据,保留PICC导管并将其退至外周静脉继续使用可能是可行的。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9.41.18.2019-163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