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5729次   下载 3261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白藜芦醇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田国燕1, 顾磊, 杨劲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肿瘤血液科
摘要: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细胞癌(NASH-HCC)小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选取出生后4dC57BL/6J小鼠,每只背部皮下注射STZ200μg,4周龄时选取雄性小鼠,随机分为STZ+普通饲料组、STZ+高脂高胆固醇饲料(HFHC)组和STZ+HFHC+RSV(RSV400mg/kg,1次/d灌胃)组,每组10只。于16周龄处死实验小鼠,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TypeI)、转化生长因子(TGF)-β、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胆汁酸相关受体法尼醇X受体(FXR)及其下游靶基因小异二聚体伴侣(SHP)和肝细胞膜上胆汁酸盐输出泵(BSEP)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MS/MS)检测鹅去氧胆酸(CDCA)、去氧胆酸(DCA)、牛磺β鼠胆酸(TβMCA)、甘氨胆酸(GCA)、胆酸(CA)、牛磺胆酸(TCA)、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牛磺石胆酸(TLCA)、石胆酸(LCA)等胆汁酸及总胆汁酸的含量,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活动度积分(NAS)评定。结果与STZ+普通饲料组比较,STZ+HFHC组肝指数、AST、HDL、LDL、TC、TNF-α、MCP-1、CollagenTypeI、TGF-β、GPC3mRNA表达水平,总胆汁酸、CDCA、DCA、TβMCA含量以及脂肪变、小叶内炎症、NAS评分均明显升高,FXR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与STZ+HFHC组比较,STZ+HFHC+RSV组肝指数、FPG、ALT、AST、HDL、LDL、TC、TG,MCP-1、CollagenTypeI、TGF-β和GPC3mRNA表达水平,总胆汁酸、CDCA、DCA、TβMCA、GCA、CA、TCA、TCDCA、TLCA含量以及脂肪变、NAS评分均明显下降,FXR、SHP和BSEP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RSV具有抗NASH相关HCC的作用,可以作为治疗NASH-HCC的候选药物。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0.42.3.2019-1851
分类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52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7H030009);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8ZA098)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