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5381次   下载 3146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弥散张量成像的初步研究
王晓杭1, 陈眉, 侯群, 曹志坚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TI)功能MRI检查观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状态(PSD)患者脑内不同区域功能变化,探索PSD的发病机制。方法对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PSD21例,非PSD17例)行DTI功能MRI检查,测量感兴趣区的各项异性分数(FA),比较两组患者脑内8个解剖部位FA值、梗死灶中心区FA值、FA下降百分比和脑梗死侧FA差值百分比及偏侧化指数(LI),并分析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PSD组两侧额中回白质的FA值均较非PSD组降低(均P<0.05),其他解剖部位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内比较时PSD组左侧内囊前肢FA值较右侧低(P<0.05),其余解剖部位(除外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双侧FA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2)两组间内囊前肢的LI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5个解剖部位(除外胼胝体膝部和压部)的LI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3)两组患者梗死灶中心区FA值、FA下降百分比和脑梗死侧FA差值百分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4)两组患者8个解剖部位的FA值、梗死灶中心区FA值、脑梗死侧FA差值百分比和FA下降百分比与HAMD评分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DTI显示PSD组患者存在双侧额中回白质结构异常,双侧内囊前肢白质结构异常有不对称性,提示前额叶背外侧白质损害破坏了前额叶-边缘系统环路可能对PSD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左侧内囊前肢白质结构异常可能参与了PSD的发病。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0.42.3.2019-1976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一般研究计划(2012KYA139);浙江省中医药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计划(2012ZQ009)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