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876次   下载 2949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许亚运1, 杨任民, 方明娟, 胡文彬, 韩永升, 胡纪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摘要: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67例WD合并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生存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并发症、Child-Turcotte-Pugh(CTP)分值、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分值。结果死亡组患者16例,存活组患者51例,死亡组患者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血清钠均较存活组患者低,BMI、TBil、PT、国际标准比值(INR)、血氨、透明质酸(HA)、铜蓝蛋白(CP)、CTP分值、MELD分值均较存活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患者更容易出现中等量以上的腹水、肝性脑病(HE)(均P<0.05);CTP分级(A级、B级、C级)及MELD分值(<5分和>5分)对于3年内患者的预后预测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Bil、CHE、肝性脑病是WD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WD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出现高水平TBil、低水平CHE及肝性脑病,提示预后较差,CTP系统及MELD模型均能用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9.41.8.2019-30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