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628次   下载 2546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抗骨痹方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作用机制研究
张林1, 谢颖, 李鑫, 陈洪雨
绍兴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探讨抗骨痹方中4味主要中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蚤休)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SP、BATMAN数据库分别获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蚤休的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DisGeNET数据库获得MM相关靶点蛋白;采用软件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对靶点进行了拓扑属性分析,运用其插件ClusterONE进行聚类分析,ClueGO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白花蛇舌草的活性成分有7个,半枝莲29个,山慈菇3个,蚤休4个。β-谷甾醇、豆甾醇、槲皮素等主要活性成分可作用于AKT激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过氧化物合酶2等关键蛋白靶点,与调控细胞凋亡、神经营养因子信号通路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等有关。结论抗骨痹方的主要4味药可通过调控细胞凋亡、抗血小板聚集等过程发挥多靶点、多通路的抗MM的作用。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1.43.1.2019-332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中医药大学开放课题(ZYAOX2018035);绍兴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计划(2019SZD06);浙江省卫健委面上项目(2018KY831)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