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861次   下载 2847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肺炎克雷伯菌致肝脓肿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分析
林超1, 董郭枫, 张思琴, 田学斌, 周翠, 张秀彩, 张艺之, 曹建明, 周铁丽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中心
摘要: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致肝脓肿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为肝脓肿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63例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拉丝试验将感染菌株分为高黏表型菌株和非高黏表型菌株,采用VITEK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PCR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毒力基因和荚膜血清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79.1%),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88.9%),其中49.7%的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63株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13%,50株(30.7%)菌株具有高黏表型。高黏表型菌株荚膜血清型主要为K1和K2型,非高黏表型菌株荚膜血清型以K1型为主。此外,两组菌株毒力基因(气杆菌素和rmpA)携带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荚膜血清型对患者预后好转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取引流治疗的患者预后好转率显著高于未引流患者(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常见于中老年人,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高黏表型菌株不能完全代表菌株的高毒力,菌株毒力基因的携带及荚膜血清型对患者预后无影响,及时引流对治疗肝脓肿患者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9.41.16.2019-850
分类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41059);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项目资助(2019KY098)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