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3829次   下载 2428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DTI、DWI及后处理技术在判断肿瘤与周围神经关系中的应用价值
傅丽晖1, 丁文全, 梁良, 周进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影像科
摘要: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多种后处理技术来立体显示周围神经的全貌,判断肿瘤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6例临床及常规磁共振检查诊断为周围神经相关肿瘤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行术前DTI及DWI扫描并分别进行DTI单方向最大密度投影(MIP)后处理及DWI抑制各向同性组织信号单向编码成像剪影(SUSHI)后处理,观察目标神经形态、信号判断肿块与目标神经的关系,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将目标神经起源组、非目标神经起源组及健康对照组间神经的平均弥散表观系数(ADC值)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前DTI判断结果与术后对照病理诊断符合率88.4%;DWI诊断符合率100%。单方向DTI的MIP重建图像质量较DWISUSHI差,两者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神经起源组与健康对照组神经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目标神经起源组与健康对照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标神经起源组与非目标神经起源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DTI、DWI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均能立体地显示各部位周围神经及肿瘤全貌,DWISUSHI的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方向DTI重建图像,ADC值能体现周围神经内部微环境的变化,有助于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0.42.12.2020-1096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0KY856)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