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2598次   下载 1625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分析
李琪1, 俞明明, 邵巧晔, 崔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肛肠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0至2019年收治的127例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确诊时存在远处转移30例。总结远处转移特点,分析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结果远处转移部位以肝脏(46.7%)、腹膜(46.7%)多见。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与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有关(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3.572,95%CI:1.041~12.250,P<0.05)是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EA、CA19-9水平预测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的AUC、截断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57、6.15滋g/L、0.759、0.807和0.710、33.35U/ml、0.621、0.830。30例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最终完成随访21例,其中死亡13例,存活8例;总生存期22(12,28)个月,2年生存率为28.6%。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式的散发性转移性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散发性年轻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部位以肝脏、腹膜多见;淋巴结状态是影响其发生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CEA、CA19-9水平对远处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效能;肿瘤分化程度、治疗方式可能影响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1.43.22.2020-3454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