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探讨伴混合特征和联用心境稳定剂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中转相躁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80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性单相抑郁症(PUD)60例,给予单用抗抑郁剂治疗;抑郁症伴混合特征(DMX)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DMX-1组60例,给予单用抗抑郁剂治疗,DMX-2组60例,给予抗抑郁剂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评估3组患者基线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杨氏躁狂量表(YMRS)、心境障碍问卷(MDQ)、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I-SI)等量表评分,以及治疗第1、2、4、6周末YMRS。结果3组患者治疗第1、2、4、6周末累计转相躁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UD组、DMX-2组在治疗第1周末均无转相躁狂发生,DMX-1组治疗第1、2、4、6周末累计转相躁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UD组和DMX-2组(均P<0.05),DMX-2组治疗第2、4、6周末累计转相躁狂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UD组(均P<0.05)。发病年龄(OR=0.923)、是否伴混合特征(OR=91.460)、有无联用心境稳定剂(OR=0.299)以及基线时MDQ(OR=0.617)、CGI-SI(OR=0.588)等量表评分是抑郁症患者治疗中转相躁狂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伴混合特征、低年龄起病、临床症状或(轻)躁狂症状较重均为抑郁症患者治疗中转相躁狂的危险因素,而联用心境稳定剂治疗是保护因素。 |
关键词: |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1.43.5.2020-3666 |
分类号: |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研面上项目(2018KY785);湖州市科技局公益性应用研究项目(2017GY50)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