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3342次   下载 2028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受损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郑高暑1, 周晓东, 计光, 单培仁, 李晟, 周浩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功能受损患者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9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MI后心功能受损并发ACI患者123例(观察组),另择同期收治的单纯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受损患者415例为对照组。收集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病史及用药史等一般资料;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肺动脉收缩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收缩活动减弱部位等指标;行血生化检查记录各项生化指标。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AMI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及心房颤动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左心室前壁+整体收缩活动减弱比例、肺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高,下壁收缩活动减弱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HDL-C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左心室前壁+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均为AMI后并发ACI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MI后心功能受损患者维持较好的左心室收缩功能且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预防ACI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1.43.11.2021-1606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