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3768次   下载 1749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体血单采备血的应用研究
李凯旋1, 项伟玲, 郝珂, 马欣鹏, 陈秉宇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输血科
摘要:
目的分析术前自体血单采对择期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指标、异体血使用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择期行外科手术的患者436例。其中218例患者采用术前自体备血与异体备血相结合的方法备血,即术中需要输血时优先输注自体血,如储存的自体血不足,则输注相合的异体血,为自体血单采组;另218例患者符合自体采血标准但采用术前异体备血,为非采血组。比较自体血单采组患者采血前后血液指标,两组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补液量、异体血使用情况和住院时间、费用)、血常规指标。结果自体血单采组患者平均单采RBC(2.85±0.41)U,平均单采血浆(233.5±22.57)ml;与采血前相比,采血后RBC下降、Hb下降、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升高、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均P<0.05),WBC、PLT、PT、APTT、TT、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凝固角(α角)、凝血最大幅度(MA值)、凝血综合指数(CI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自体血单采组患者术中输注异体RBC量、使用异体血比例均小于非采血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及术中输注晶体液、胶体液、异体血浆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体血单采组术中失血量500~1000ml者术中输注异体RBC量低于非采血组(P<0.05),住院费用少于非采血组(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采血前、手术后、出院前RBC、Hb、HCT、RDW、WBC、PL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体血单采可储备大量自体血液,改变部分血液指标,但并不影响患者相关功能;可显著减少中等失血量手术中异体血的使用比例和使用量,减少住院费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2.44.7.2022-215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