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2703次   下载 1101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宫颈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时BMI及治疗体位与急性放射性 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方坚强1, 张青春, 刘裕, 俞跃东, 江婷, 王家莉, 李夏东
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肿瘤放疗技术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时BMI及治疗体位与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20年8 月至2022年5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肿瘤医院37例和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67例共104例宫颈癌患者,按照纳排标准最 终入组96例患者。按患者的BMI分为正常及以下组(<24 kg/m2 )和偏胖及以上组(≥24 kg/m2 ),再按治疗体位分为俯卧位与仰卧 位;交叉组合分为4 个亚组,A组为BMI≥24 kg/m2 且俯卧位20 例,B组为BMI<24 kg/m2 且仰卧位40 例,C 组为BMI<24 kg/m2 且 俯卧位23例,D组为BMI≥24 kg/m2 且仰卧位13例。采用智能勾画软件勾画小肠和直肠等危及器官,确认靶区后由放射物理师进 行计划设计优化,分别记录 4 组患者小肠和直肠的放射剂量体积关系,统计并分析 4 组患者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 结果 二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V40_R(40 Gy 等剂量线包绕的直肠体积占比)是发生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危险因素 (P<0.05),ROC 曲线显示 V40_R 预测发生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AUC 为 0.927,最佳截断值为 45%,灵敏度为 0.926,特异度为 0.826。V40_R<45%组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 3.4%,V40_R≥45%组发生率为 67.6%。 V40_R<45%组中不同 BMI、治疗体位的亚组间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而 V40_R≥45%组中 4 个亚组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进一步两 两比较发现,A 组与 D 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仰卧位优于俯卧位。 结论 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技 术下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和患者治疗体位相关,应该尽量采用仰卧位体位。同时尽量将直肠 V40_R 控制在 45%以下以降低 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BMI≥24 kg/m2 患者建议采用仰卧位可显著降低Ⅱ级及Ⅱ级以上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3.45.18.2022-2541
分类号:
基金项目: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2021-4-226)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