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3062次   下载 1600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合成MRI定量技术在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陈露露1, 王志强, 王巍
上海大学附属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放射科
摘要:
目的探讨合成MRI定量技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拟诊半月板损伤患者50例,均行常规MRI及MR集合序列(MAGIC)检查。由2位资深放射科医师评估半月板形态和信号改变,将半月板分为正常组(0级)、变性组(Ⅰ、Ⅱ级)及撕裂组(Ⅲ级),将正常组分为内侧前角组、外侧前角组、内侧后角组和外侧后角组。在合成MRI定量图内侧前角、外侧前角、内侧后角、外侧后角最大层面测量所有半月板的纵向弛豫时间(T1)、横向弛豫时间(T2)和质子密度(PD)。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比较正常半月板4组间及正常、损伤半月板间定量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T1、T2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效能。结果正常半月板4组间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后角组T2小于外侧前角组和外侧后角组(均P<0.05)。变性组、撕裂组T1、T2值均高于正常组(均P<0.05),撕裂组T1、T2值与变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P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T1和T2的阈值分别为920和39ms时,鉴别半月板损伤的AUC分别为0.718、0.987,灵敏度分别为73.8%、100.0%,特异度分别为68.9%、95.1%,T2诊断半月板损伤的效能优于T1。结论合成MRI技术可以对损伤半月板进行定量分析,其中T2是诊断效能较高的定量指标。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2.44.12.2022-542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