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3110次   下载 1376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及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李琴1, 林楠, 汤计瑞, 韩丽英, 李晓明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蜂蛰伤致横纹肌溶解症(RM)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41例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RM分为RM组(58例)和无RM组(183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住院天数、AKI发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病死率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蜂蛰伤致AKI的危险因素。结果蜂蛰伤患者RM发生率为24.1%(58/241)。RM组较无RM组更容易发生溶血、血尿、少尿或无尿、凝血异常、急性肝损伤(均P<0.05)。RM组患者AKI发生率为48.3%(28/58)、MODS发生率为94.8%(55/58)、病死率为25.9%(15/58),均显著高于无RM组患者(均P<0.05)。两组患者入院时ALT、AST、IBiL、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血肌酐(Scr)、TG、超敏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钾离子、血钙离子、WBC、Hb、PLT、PT、APTT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蜂蛰伤致RM、溶血、男性、白蛋白≤35g/L是蜂蛰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蜂蛰伤患者尤其是男性、就诊时间过长、合并RM者应尽早采取综合救治措施,可减少RM、AKI及MODS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3.4.2023-19
分类号:
基金项目:西南医科大学校级青年项目(2021SKQN09);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点研究项目(18ZD014)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