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目的探讨不同认知障碍程度和疗效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miR-381-3p、miR-124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认知障碍31例,包括轻度14例、中度12例和重度5例;无认知障碍55例。所有患者接受心理干预、认知疗法、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口服治疗3个月,治疗前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估认知障碍程度,并检测miR-381-3p、miR-124相对表达量;治疗3个月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疗效。比较认知障碍组与无认知障碍组、不同程度认知障碍以及不同疗效患者miR-381-3p、miR-124相对表达量,采用ROC曲线分析miR-381-3p、miR-124单独或联合检测对临床疗效的预测效能。结果认知障碍组患者miR-381-3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miR-124相对表达量则明显高于无认知障碍组(P<0.05)。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患者miR-381-3p、miR-124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miR-381-3p相对表达量为轻度>中度>重度(均P<0.05),miR-124相对表达量为重度>中度>轻度(均P<0.05)。治疗3个月后疗效良好66例,疗效不佳20例。疗效不佳组miR-381-3p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疗效良好组(P<0.05),miR-124相对表达量则明显高于疗效良好组(P<0.05)。miR-381-3p、miR-124单独预测患者临床疗效的AUC分别为0.719、0.695,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782,两者联合检测的效能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miR-381-3p与miR-124联合检测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的评估和临床疗效预测。 |
关键词: |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4.46.1.2023-193 |
分类号: |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9KY231) |
|
|
|
Abstract: |
|
Key wo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