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770次   下载 921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双能量CT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陈春妙1, 林桂涵, 陈炜越, 应海峰, 程枫, 纪建松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放射科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274例。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将患者分为小容量CLNM组(198例)和大容量CLNM组(76例)。274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2例)和验证集(82例)。分析两组临床及常规CT特征(年龄、性别、肿瘤最长径、肿瘤位置、包膜外侵犯和钙化)、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大容量CLNM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绘制ROC曲线,根据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长径及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容量CLNM组PTC动脉期NIC、λHU、nZeff及静脉期NIC均明显高于小容量CLN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肿瘤最长径、包膜外侵犯、动脉期NIC、动脉期λHU和动脉期nZeff是预测PTC患者大容量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训练集AUC为0.936,灵敏度为0.887,特异度为0.871;验证集AUC为0.912,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0.808。结论基于双能量CT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PTC患者大容量CLNM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4.46.4.2023-844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2KY1424、2022KY1425)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