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04次   下载 217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短时体外受精过程中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后续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
王功发1, 狄春光, 王毅, 王慧, 毛珊珊, 丁洁, 付伟平
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
摘要:
目的探讨短时体外受精过程中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胚胎发育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短时受精助孕的1360例女性不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取卵时未切除卵丘颗粒细胞的680例患者为未切除组,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的680例患者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和临床结局,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的影响。进一步根据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数量,分为低密度COC(1~6枚卵子)、中密度COC(7~12枚卵子)和高密度COC(13~18枚卵子),比较不同COC密度时两组患者受精及胚胎发育结局和临床结局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受精率、两原核(2PN)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单原核(1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胚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年限、体重指数、促性腺激素总量等相关混杂因素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对临床妊娠和活产结局不构成影响(OR=1.091,95%CI:0.838~1.421,P=0.516;OR=1.000,95%CI:0.765~1.306,P=0.999)。当COC增加到中密度时,切除组1PN受精率低于未切除组(P<0.01);当COC增加到高密度时,切除组多精受精率低于未切除组(P<0.05);不同COC密度时两组患者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短时体外受精过程中,获卵较多时切除部分卵丘颗粒细胞能降低异常受精率,且不会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
关键词: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3KY336)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