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50次   下载 192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肝癌经超声引导纳秒脉冲消融 术后MRI成像表现
方崟又 王辉阳 宗方 蒋天安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超声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纳秒脉冲消融术治疗后的MRI成像表现,特别分析消融区域及靶病灶的变化。 方法 回顾 性分析 2020 至 2021 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纳秒脉冲消融术治疗的肝癌患者 55 例(共 60 个靶病灶)。患者均存 在肝硬化,治疗策略由多学科会诊根据标准操作程序制定。通过分析患者术后 MRI 随访的影像学资料,筛选术后 6 个月内无复发 的 30 个靶病灶,系统观察和分析其消融区域及靶病灶的最大径、信号强度和均匀性。 结果 (1)消融区域及靶病灶变化:从术后 1 个月开始,图像显示消融区域及靶病灶逐渐模糊,到术后 6 个月时部分序列中靶病灶已不可见。术后 1 个月相比术前靶病灶略 有增大,但之后逐渐缩减至完全消失,特别是在术后1至3个月期间,缩减率约为54.77%。(2)内部结构均匀性:大部分患者术后消 融区域表现为不均匀,其中术后6个月时T1加权成像动脉期的均匀性最明显,仅为38.89%。(3)消融区域边缘变化:消融区域边缘 厚度在各随访点的各序列图像中呈现明显的变薄趋势,特别是在术后的后期阶段。(4)信号强度变化:术后肿瘤中央信号在T2加权 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序列中呈现低信号,随后信号升高,但在T1加权成像序列中始终以低信号为主。肿瘤边缘信号变化与肿瘤中 央相似,但略有区别。 结论 肝癌患者接受纳秒脉冲消融术治疗后,MRI成像表现为术后短期内出现消融区域靶病灶增大且消融 区域边缘增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区域会显著缩小,尤其是边缘增强区域。T1加权成像门脉期及延迟期是观察消融区域及靶 病灶的优选序列。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5.47.7.2024-1472
分类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2027803)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