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909次   下载 454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伴MELF浸润模式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戈文舜1, 张鹏, 蔡红光, 李美平
绍兴市妇幼保健院病理科
摘要:
目的探讨伴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ELF)浸润模式的子宫内膜样癌(EE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EE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浸润模式分为MELF组(13例)和非MELF组(77例)。观察伴MELF浸润模式E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出现MELF浸润模式的因素。结果MELF组患者中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Ⅱ/Ⅲ期、组织学类型为非侵袭性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灶为微转移和孤立性肿瘤细胞占比较高,FIGOⅡ期较2009FIGO分期提高了15.4%(2/13)。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标志物在EEC组织和MELF中存在不同表达状态。MELF组中病灶最大径≥2.0cm、FIGOⅡ/Ⅲ期、子宫肌层浸润≥1/2层、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VSI)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MELF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广泛性LVSI是EEC患者出现MELF浸润模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伴MELF浸润模式EEC患者更易出现病灶最大径≥2.0cm、FIGOⅡ/Ⅲ期、子宫肌层浸润≥1/2层、LVSI及盆腔淋巴结转移,广泛性LVSI是EEC患者出现MELF浸润模式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理医师应重点关注2023FIGO分期中的形态学指标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4.46.19.2024-982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