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21次   下载 11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小檗碱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华宏军 徐可珍 杨超 张芸芸 王晓波 叶旭星1
金华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Balb/c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保护作用,并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 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 将24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及小檗碱干预组,每组8只,通过饮用 3%DSS溶液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檗碱干预组每日灌胃40 mg/kg 小檗碱,干预7 d后处理各组小鼠。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 评估结肠炎严重程度,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与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结合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检测结肠通透性评估小檗碱疗效。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 选结肠组织差异蛋白,并采用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关键基因及蛋白表达。 结果 小檗碱显著缓解了DSS诱导的溃疡性结 肠炎小鼠的病理损伤,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干预组小鼠的体重下降趋势明显改善,DAI评分显著降低。小檗碱有效抑 制了血清TNF-α、IL-6和IL-1β的上升,并逆转了SOD、MDA及CAT的活性。此外,小檗碱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 的表达,显著修复了肠上皮屏障功能,且降低了肠道通透性。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小檗碱干预后结肠组织中鉴定出142个差异表达 蛋白(77个上调,65个下调),并显著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信号通路。RT-q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表明,小 檗碱可通过上调肉碱棕榈酰转移酶 1、脂肪酸转运蛋白 2、PPARγ mRNA 和蛋白的表达调控代谢-炎症网络,从而治疗溃疡性结肠 炎。 结论 小檗碱通过抑制系统性炎症反应、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修复肠上皮屏障完整性,并激活PPARγ信号通路,多靶点治疗DSS 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
关键词: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省基础公益研究计划项目(LGD19H030002)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