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6次   下载 17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计算机辅助设计改良上颌窦外 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 效果观察
陈宋洁 倪凌晨 赵翚1
温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摘要:
目的 观察计算机辅助设计改良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高度不足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口腔种植科就诊并要求口腔种植修复的上颌后牙缺失 的患者15例,共行上颌窦外提升术19侧,上颌窦剩余牙槽骨高度3~5 mm。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口腔CBCT,将CT数据导入相应软 件并进行种植模拟设计,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改良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28颗,术后7个月完成负载,随访10~19个月。 观察种植体颈部骨改变、种植体存留率、上颌窦内骨高度改变、种植体根尖部骨高度改变以及并发症。 结果 患者术后即刻种植体根 尖区骨高度为(2.83±1.35)mm,术后6个月为(2.64±1.34)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上颌窦提升骨高 度为(8.78±1.40)mm,术后6个月为(7.45±2.41)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种植体边缘骨丧失 为(0.43±0.12)mm,随访期间种植体留存率为100.0% ,28颗种植体均完成上部修复并负载,骨结合良好,无明显不适等主观症状。 患者术中出现窦膜小穿孔1例,穿孔率为5.26%,术中利用窦膜折叠并用Bio-Gide胶原生物膜修补,最终成功完成窦底提升手术;术 后仅有2例患者颌面部轻微肿痛不适。 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改良上颌窦外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是上颌后牙区可用骨高度严重 不足患者进行固定种植修复较为安全、可行的口腔种植修复方案,近期临床效果较好。
关键词: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温州市基础性公益科研项目(Y20220379)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