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4972次   下载 3094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氨甲环酸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王小军1, 陈永华, 程昊, 张占丰, 林清宇
湖州市中医院骨伤科
摘要:
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围术期总失血量和输血率的影响,评估氨甲环酸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0例,采用信封抽签法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术前所有患者行血常规、凝血功能、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氨甲环酸组术中将1g氨甲环酸加入100ml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静脉滴注。分别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3d的血常规,并记录患者红细胞比容(HCT)和Hb水平,定期复查患者双下肢静脉彩超,根据公式计算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容量、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等指标,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1、3dHb和HC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氨甲环酸组患者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输血率为37.1%,低于对照组的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3个月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患者围术期失血量和输血率,且不增加血栓栓塞事件发生风险,但临床应用仍需谨慎选择适应证。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16.2016-2018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