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527次   下载 1074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pT1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邓科1, 李博, 马晨阳, 李琪, 赵逸斌, 沈杰, 杨少辉, 崔巍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结直肠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pT1期结直肠癌(CRC)患者淋巴结转移(LNM)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行一期局部切除+二期补救性根治切除手术或一次性根治切除手术且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pT1期CRC的3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一期局部切除+二期补救性根治切除手术14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T1期CRC患者和接受一期局部切除+二期补救性根活切除手术的CRC患者LNM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与验证pT1期CRC患者LNM风险预测模型;比较LNM阳性与阴性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结果pT1期CRC患者LNM率为13.2%(45/342),肿大淋巴结直径>5mm(OR=6.751)、组织低分化(OR=4.439)、脉管侵犯(OR=10.395)均是其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接受一期局部切除+二期补救性根治切除手术的CRC患者LNM率为11.5%(17/148),女性(OR=4.274,P=0.023)是其LNM的独立危险因素,深部黏膜下浸润(DSI)不是其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67)。LNM阳性与阴性的pT1期CRC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0%比98.0%,P=0.681)。基于肿大淋巴结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黏液腺癌、脉管侵犯等5个因素构建的pT1期CRC患者LNM风险预测模型的C指数为0.808,其预测pT1期CRC患者LNM风险的总体正确率为90.6%。结论基于肿大淋巴结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分化程度、黏液腺癌、脉管侵犯等5项因素构建的pT1期CRC患者LNM风险预测模型能为患者后续治疗决策提供一定的帮助,对于接受一期局部切除+二期补救性根治切除手术的患者,应注意DSI可能不是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DOI:10.12056/j.issn.1006-2785.2024.46.16.2024-178
分类号: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22KY1081);宁波市医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2022-F01)
Abstract:
Key words: